|
实验室主任 李和兴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教师,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领军人才。担任Appl. Catal. B Environ.副主编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Catal. Commun.、Current Catal.和Current Green Chem.等编委,上海师范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环境化学和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稀土学会理事长等,同时在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1997年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美国进修。长期从事多相催化研究,涉及环境友好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应用于催化加氢、脱氢和其他有机合成反应;负载型金属、有序介孔结构有机金属、固载手性催化剂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应用于清洁介质有机合成以及不对称化学反应;半导体光催化剂应用于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有机污染物降解和重金属离子还原、脱硝和脱汞、CO2转化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科技部863专项等,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其中Nature Commun. 1篇、J. Am. Chem. Soc. 9篇、Angew. Chem. 3篇、J. Catal. 8篇、Adv. Mater. 1篇、Adv. Funct. Mater. 5篇、Nano Lett. 2篇,主编英文专著2部,应邀为Chem. Sci.和Chem. An Asian J.撰写综述;论文他引5000余次,其中ESI论文7篇;授权专利35件,其中实现转让7件;2006和2012年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申报上海自然科学一等奖(网上公示)。 | 实验室副主任
余锡宾 教授,工学硕士,198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1995年评为安徽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1998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工作, 2002-2006年任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200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应用化学硕士点负责人、应用化学教育高地负责人、上海市稀土学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无机化学、无机功能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涉及光电功能材料与红外反射节能隔热功能材料,包括(1) 稀土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技术;(2)功能纳米发光材料及应用技术;(3)半导体异质结构的控制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4)IR反射纳米复合材料与隔热薄膜的研制开发。2005年以来先后主持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项目、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计划等10多项,并取得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在J.Mater.Chem.、J. M. R.、J.N.N.、J. Alloys Compd.、J. Lumin.、J. Non-Cryst Solids、Opt. Mater.、Mater. Lett.、J. Appl. Catal. A、《化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7项,其中10项获得授权。2004年获得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5年获得中国国际展览会金奖、2007年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2008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指导的研究生获得2007年全国“挑战杯”一等奖、2007年上海市“科创杯”一等奖、2008年“上汽教育杯”一等奖、2008年陈嘉庚青少年发明三等奖、2009年上海市“挑战杯”一等奖和三等奖、2009年上海市“科创杯”三等奖。 杨仕平 教授, 1969年生,博士,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化学重点学科(一流学科)上海师范大学负责人、上海市高校分子影像探针与传感器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入选2004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工程、2006年获首届上海市科技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08年获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1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几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科技研究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人才基金、上海市总电科技攻关和基础研究等20多项。在国际期刊已发表约100篇论文,其中包括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ACS Nano.、Small、ChemSusChem.、Nanoscale、Chem. Eur. J.、Chem. Commun.、Dalton、Organometallics、Sci. Rep.等,引用超过1600次,H-Index 因子为19。有关的工作已经申报中国发明专利44项,其中获得授权17项。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无机化学和纳米材料化学。研究工作围绕“磁性微纳离子的合成、修饰及其在肿瘤多模式成像检测和靶向治疗”而展开,探索微纳粒子用于肿瘤多模式影像和靶向治疗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
李 辉 教授,1974年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主任。200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主持科技部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上海市纳米科技专项课题、企业委托项目等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是以绿色化学为目标的金属材料设计及其催化性能研究,包括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中的催化技术、化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生物质能源的催化转化。研究成果获得2012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第四)。为上海华谊(集团)公司技术中心中试提供了优化的催化剂和工艺条件,已建成30吨/年的单管试验装置。培养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学位论文)1篇,共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编中文专著1部,参编英文专著1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2件。 |
|
|
|